各学院(部):
为做好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学校决定启动第二批年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申报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申报类别
本次申报涵盖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个类别。
(一)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出优质、开放、共享,构建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类别更加全面的精品慕课体系。
(二)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大力倡导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优质课程申报。
(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五)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须为普通本科高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三、申报条件
申报课程需满足以下条件:
1.申报课程须于2021年1月31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
2.课程可由主讲教师个人申报或团队负责人牵头申报,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职称。
3.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每人只能选择一种课程类别并限报一门课程。
4.课程负责人需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团队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5.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无师德师风及学术不端问题,近五年无重大教学事故。
6.申报课程应具有一流教学理念、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申报课程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
7.优先支持学校百门“金课”立项课程、混合式教学试点及示范课程。
四、工作要求
1.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本次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积极动员教学名师、课程改革成效显著的教师和课程进行申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待省教育厅下发正式申报工作通知,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本次申报课程进行审核及遴选,学校将按省里分配的限额,按各课程类别排序择优推荐省级评审。
2.请各学院做好申报课程及团队成员的审核把关,确保推荐课程符合国家一流课程各项申报条件。对不符合申报条件、弄虚作假的课程,将在学校资格审查时直接淘汰。
3.推荐课程负责人应根据文件要求提前做好各项支撑材料。对于申报书中要求上传最近两期开课情况(上传教务系统截图)的课程,必须是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落实过任务的课程。
4.教务处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各学院申报课程开展内涵建设,组织专家组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及遴选,开展针对性指导和支持,服务课程教师不断打磨完善申报材料。
5.教师可登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www.chinaooc.cn)查看相关类型课程申报书和申报说明。
6.请各学院5月10日12:00前将《一流课程申报书》(附件3)、《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发至雷珍广讯通。
7.各学院申报过程如有问题,请联系教务处王军,电话:88166166。
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2.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说明
3.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5.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
教务处
2021年4月20日